2018 1月13 松蘿湖 登山裝備與行程紀錄



這一次的松蘿湖,是第一次的登山過夜行程,在裝備不足大部分都需要採購之外,氣象預告也表示登山日會有霸王寒流,預估的溫度都在零下。在之前的登山經驗皆是中級山或郊山當日行程,因此花了不少時間了解所需要的衣物和裝備。大量的爬文後以下是採購清單


帳篷 Marmot Tungsten UL 3P
地墊 Grabber All-Weather Blanket
攻頂爐 Soto 310
睡袋 Western Mountaineering UltraLite
睡墊 Thermarest Z-Lite Sol
頭燈 Petzl TIKKINA 150
鍋具 EPIGAS 鍋蓋組
防水袋 sea to summit





綁腿 Mountain Equipment Glacier
帽 BUFF 精靈帽
雨衣 Marmot PreCip
褲子 Mammut Softech trekkers
軟殼 Mammut Ultimate Eisfeld
中層外套 Mammut Yadkin





綁腿 Rab LATOK ALPINE GAITER
帽 Fjallraven Byron
褲子 Mountain Equipment Approach
背包 Osprey aura ag 50
雨衣 Mammut Jona
軟殼 ARC'TERYX Gamma MX Hoody


兩人分別排汗衣是MAMMUT MOENCH 長袖 與TNF POWERDRY排汗衣
襪子都是SMARTWOOL,考量到松蘿湖的氣候,我們決定購買長筒雨鞋。
護踝非常需要,因為實際在松羅湖行走時,真的蠻滑,沒有護踝保護肯定受傷。


本文主要分享這些裝備的使用經驗,簡單來說這些購買,每一項都需要。綁腿沒用到,只能下次


三人帳的空間,兩個人使用剛好。而緊急用地墊可以多購買一張,用於空地放置裝備。
SOTO310點火快速火力穩定,煮熱水非常快。


早上約十點開始,一路上只有穿moench排汗衣,其中不斷嘗試搭配軟殼,或是雨衣,最後雖然軟殼搭配排汗衣會多點出汗量,但是保溫效果比較好。Softech trekkers這件褲子非常的滿意,因為不管是我滑倒或是大幅度的跨足時,都不會覺得褲子有累贅或是緊繃。



到達營地時一停就非常寒冷,中層軟殼雨衣手套帽子全穿上後,才勉強能夠抵擋低溫。行進跟停下的溫度感受完全不同。或許下次帶雨絨外套是更好的選擇,不過中層的Yadkin效果還算不錯。這一件是出發前一天才決定買的,真是還好有買。毛帽加上外套帽子,同時提供了擋風與保暖。



其實還帶了酒壺裝了威士忌,一樣很冷,能夠提供溫暖的還是只有熱水。紮完營後喝一口熱水有活過來的感覺,雖然這是早就知道的事,卻有更多的驚嘆。


Western Mountaineering UltraLite 睡袋適溫為-7度,我們在松蘿湖的紮營地就在湖旁,因為13號,是完全的滿水位,抵達松蘿湖後我們還多走了半小時到對岸才有空位。湖邊的溫度比一般更低了些,UltraLite 提供的保暖程度非常夠用,進入睡袋時我只穿一套化纖衛生衣褲,在0度左右的晚上,睡的非常安穩。


越接近午夜,湖邊的溫度與水氣就越飽滿,那不是可以活動的環境,帳篷內外有很大的溫差,沒有辦法待在外面,大約在八點的時間就休息了。



這是第一次自己揹負裝備上山過夜,其中一人都揹了2.7L的水,背包加裝備其實也不重約12KG

隔天早上拔營後,食材與水大約少了3KG,有非常明顯的重量差異感。
不過負重下山,非常的不擅長,重心的穩定,與行走的速度調整,都還缺乏經驗。


因此上山大約六小時,下山卻花了四小時多,看來平常的日子還需要更多的肌力鍛鍊。







留言